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吳璇 譚林 日期:2015-05-17
如何使得“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抓住對外合作機遇,在創新驅動下轉型升級走上一條精、特、新的“智造”之路,成長為“頂天立地”的規模企業?
昨日,首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啟動儀式在揭陽舉行,中德金屬生態城正式獲得國家工信部“中德(揭陽)中小企業合作區”授牌,成為繼江蘇太倉、連云港后,工信部批準的全國第三個、華南地區首個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
多個項目舉行簽約授牌
本次交流會啟動儀式由揭陽市與佛山市共同主辦,吸引來自中國和德國的150多位企業家。廣東省、揭陽市、佛山市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等有關領導出席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先后組織“中德中小企業創新合作交流會”主題演講、高層對話;舉行《合作共建廣東(揭陽)智能制造研究院備忘錄》簽字、北京外國語大學德國研究中心項目合作意向簽約和中德(揭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試驗區、廣東(揭陽)智能制造(工業4.0)試點企業、廣東(揭陽)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創新基地授牌儀式;組織智能制造創新聯盟發起機構與揭陽10家智能制造(工業4.0)試點企業代表合作交流會、工業4 .0產品發布暨中德金屬生態城推介會等。
與德合作轉化智能型企業
副省長劉志庚昨日透露,中小企業已占廣東企業總數99%,提供了近80%的新增就業崗位,完成了65%的發明專利和7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2014年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題的民營經濟實現增長值達3.5萬億元,增速比全國平均經濟增速快0 .5個百分點。
在工業4 .0、“中國制造2015”時代到來后,中小企業何去何從?“我們需要的是與世界先進技術合作的路徑和機會,需要的是由政府引導、企業聯合會搭建的對德合作平臺,”揭陽市企業家代表高惠明4年前就將低端的冷軋廠停產變賣,四處尋求轉型先進技術產業的機會,卻一直缺少有效渠道和平臺而苦無結果。直到通過揭陽市金屬企業聯合會搭建的對德合作平臺,他才很快從德國找到“余熱發電設備制造”項目,新的合作工廠正在籌備落戶中德金屬生態城。
另一位參會企業家說,中國的中小企業家非常辛苦,“我們的成功都是建立在長時間沒辦法看到孩子的基礎上”,而該企業家在德國看到很多可以下午5點下班回家享受天倫之樂的企業家,“工業4.0、‘中國制造2025’都是全新的革命,將改變人類生活,希望廣東中小企業都能借此轉型成為智能型中小企業”。
“在合作過程中,必須看到與德國的差距,”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飛舟坦言,德國已經到了工業3.0的水平,有的企業甚至實現了4.0的水平,但中國多數中小企業還停留在1.0、2.0階段。“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企業向德國學習,將德國的先進技術和理念運用于中國的生產中,可以幫助中國企業直接從1.0、2.0過渡到3.0、4.0。”
生態城清潔生產率要達100%
廣東中小企業實力有限,在與德國的合作中想單打獨斗十分困難。揭陽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揭陽建設中德金屬生態城就是想讓中小企業能抱團與德國合作。
作為中德合作的示范性園區,中德金屬生態城負責人表示,將采取協會對協會等模式推動中德中小企業直接對接合作。中德金屬生態城已為德國工商大會、家族企業基金會等德國協會在園區建立基地,設計了中方企業出資金、供土地、建廠房、購設備,德方企業出技術、出管理、出品牌,合作辦企業、拓市場、創效益等多種靈活合作模式。
經過近3年努力,目前中德金屬生態城已初具規模,“零排放”金屬表面處理中心、中德金屬創新基地、“四大中心”(綜合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科技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萬畝森林公園、進園道路等工程首期基本建成;德國專家服務基地、生活配套區等項目正在施工;18家德資企業落戶建設,其中6個項目將在近期投產,50多家企業正在洽談具體合作細節。中德資源再生基地等3個項目在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訪德活動上簽約,與德國工商大會、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等合作順利推進。
按照規劃,到2020年,中德(揭陽)中小企業合作區將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入園企業300家、污水集中處理率和清潔生產實施率達100%、就業人員5萬人。
公司地址:廣東省揭陽市宏和大廈20-22樓 郵政編碼:522031 聯系電話:+86-663-8766216 商務傳真:4008875666-159888
- Copyright © 2025, 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 粵ICP備13042188號
- 友情鏈接:揭陽市金屬企業聯合會 | 中德金屬微博 | 中德金屬生態城微博 | 廣東宏和集團 | 中德中小企業交流網 | 德森科技環保科技 | 廣東超距未來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