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賀林平 朱俊杰 日期:2015-06-10
首屆中德中小企業交流會促進本土制造業與德國高端技術、產品“聯姻”
中國制造后發趕超不遲疑
一大早,廣東揭陽市凱鏈不銹鋼有限公司老板周凱練就恭恭敬敬地把德國企業家請到了自己的工廠里。更是借助交流會和我們成立的中德集團、中德金屬生態城、中德(揭陽)中小企業合作區這些平臺,搭建德國企業走進中國、中國企業走向歐洲的橋梁。
首屆中德中小企業交流會促進本土制造業與德國高端技術、產品“聯姻”
一大早,廣東揭陽市凱鏈不銹鋼有限公司老板周凱練就恭恭敬敬地把德國企業家請到了自己的工廠里。“過去,揭陽金屬產業污染比較大,特別是酸洗。而這家企業有一個獨門秘笈——用噴砂洗鋼,代替過去用硫酸、鹽酸,對環境無污染。”他笑著說,“你說,我怎能不待之如上賓?”
這是發生在6月6日首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上的一幕。“在揭陽舉辦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就是為了促進本土低端制造業與德國高端技術、產品的‘聯姻’,從而實現‘引進型創新’,推動轉型升級。同時,更是借助交流會和我們成立的中德集團、中德金屬生態城、中德(揭陽)中小企業合作區這些平臺,搭建德國企業走進中國、中國企業走向歐洲的橋梁。”揭陽市有關負責人說。
同一天,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5》顯示,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水平比德國、英國大約落后100多年。差距面前,中國制造應該向德國企業學些什么?
學先進技術,擺脫低端制造
縮小技術的差距肯定是當務之急。
揭陽是金屬產業的集聚地,3年前,一些本地企業家逐漸意識到:低端制造的路子越走越窄,利潤越來越薄;家鄉的水、家鄉的土地再這樣污染下去,對子孫后代沒法交代。他們聯合起來,成立揭陽市金屬企業聯合會,“初衷就是想每家出點錢,把污染的問題解決掉。”被推舉為會長的宏和集團董事長吳克東說。
可錢好湊,地也好批,沒技術怎么辦呢?如果還是原封不動地搬進去,電鍍園區豈不成了另一個污染園區?“不會,就找老師,向別人學。要學,就找最好的老師!”市政府負責人提出了尋求與德國先進企業開展合作的大膽設想。
第一次去德國,因為人生地不熟,企業家們不但沒接觸到任何技術,連德國工廠的門都沒進去。之后就是往上找省里、跑部委,求助一切可以牽線搭橋的人;而與此同時,德國由于歐債危機導致國內市場疲軟,手上有技術的企業也在尋找更大的市場。3年的不懈努力,中德合作終于從無到有,合作的領域也早已不再局限于金屬行業。
成立于1956年的德國保庫是塑料纏繞管道的發明者,主導了很多歐洲標準的制定。此次,他們與揭陽合作成立了保庫智能管網系統有限公司并進駐中德金屬生態城。“我們帶來了多項知識產權,例如零滲漏、雙壁管、帶有泄漏報警裝置的PP塑料管道,還有先進的豎井垂直應力抗老化技術,將形成年產1萬噸塑料管網的產能,并在生態城里完成5公里左右的PP管道試驗段。”公司總經理寧好敏說。未來,他們還將在揭陽設立保庫智能管網亞太研究院,將現有技術在智能化和網絡系統方面進行再創新,將二次開發的更新產品再賣回到歐洲市場去。
學創新精神,廠小不吝投入
除了先進的技術,德國企業給國內企業帶來的沖擊卻遠不止如此。
“德國中小企業對創新的追求,令我們汗顏,不管它企業的規模有多小,資金多薄弱,都不甘居于人后,總想做出點獨一無二的新東西。”先后6次去德國考察的德高金屬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惠明感慨。
這次,他找到的合作對象是德國戴維特余熱發電公司。一家典型的小企業,卻用12年時間,先后花費1000多萬歐元,研制成功一款利用煙囪余熱為能源的發電機。高惠明說,他們雙方4月已經簽訂合約組建了合資企業,把這項創新成果拿到中國來產業化。
“德國工業之所以領先世界,之所以有那么多一流的技術,主要歸功于中小企業這支生力軍。”與會的德國工商大會主席史偉哲告訴記者,德國有1400多家各個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里面有眾多為了一個事業而奉獻一生的人。
史偉哲說,德國是一個出口大國,在全球市場上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針對中小企業創新資源缺乏的問題,德國的政府和企業也搭建了一系列平臺。例如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為中小企業培養了大量應用型人才,每一個工人都堪稱一名有創新能力的工程師;此外,德國的投資機構也很樂于為有創新潛能的中小企業投資。
與之相反,中國的中小企業往往甘于簡單模仿、重復制造,賺取較低的利潤。這種反差讓高惠明深受觸動:“我們不僅要學他們的技術,更要學他們的創新精神,因為你不可能永遠跟在人家后面買人家的技術成果。”他雄心勃勃地說,“我們的目標是每年拿出利潤的10%,投入到研發上去。”
學生態理念,破解污染困局
創新與環保并行,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去年3月底中德雙邊合作文件簽署,其中一個重要項目是“中德資源再生基地”的建設。目前,該項目正成為現實——交流會上,由德國資源再生環保企業歐綠保集團與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公司正式簽約,在揭陽成立歐晟綠色燃料有限公司,引進其第三代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在中國實現本土化并進行生產。
據了解,中國70%的垃圾是通過第一代技術,即填埋方式進行處理的。目前,第二代焚燒技術正在推廣,但由于會產生二氧化硫等有毒污染物質,在不少城市遭遇到老百姓的抵制。歐綠保董事長史偉浩告訴記者,他們的第三代處理技術是對生活垃圾先進行細致的分選,把有用、有害的物質分離,然后把真正可燃的進行焚燒發電,或做成碳棒。
史偉浩坦言,德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曾面臨和中國當前一樣的環境污染困局,但經過20年的改造,形成了今天這種天青水碧的景象。他說,看到中國政府和民眾對環保生態問題不斷重視,中國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會比德國做得更好。
如他所言,在揭陽金屬生態城內,“表面處理中心”的數棟大樓已經聳立,樓體上“我們絕不會為了短期利益而出賣未來”的一溜大紅字格外顯眼。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生態城并不屬于政府,而是由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來運營,它是本地金屬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中德金屬集團公司常務副總裁劉飛舟說,公司在德國成立了6個辦事處,聘請德國聯邦雇主協會原會長等人為德方代表,為中德企業的合作牽線搭橋;促成合作后,為落戶中德金屬生態城的中德合作企業提供證照辦理、環評、融資等一系列服務;還在生態城建立了孵化器和技術服務中心,為企業的創新提供孵化、研發、設計、檢測等公共平臺性服務。
記者注意到,此次交流會,除了廣東本地,還有內蒙古包頭、四川綿陽等地遠道而來的中國企業代表參會,他們也是沖著聚集在這里的122家外國企業而來。未來,中德公司和金屬生態城并不局限于服務揭陽乃至廣東的企業,而是要打造一個中國企業與德國乃至歐洲企業交流合作的平臺、窗口、橋梁,服務整個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
公司地址:廣東省揭陽市宏和大廈20-22樓 郵政編碼:522031 聯系電話:+86-663-8766216 商務傳真:4008875666-159888
- Copyright © 2025, 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 粵ICP備13042188號
- 友情鏈接:揭陽市金屬企業聯合會 | 中德金屬微博 | 中德金屬生態城微博 | 廣東宏和集團 | 中德中小企業交流網 | 德森科技環保科技 | 廣東超距未來科技有限公司